威九国际

钻研技术难题的“一根筋”——记威九国际铺龙湾煤业刘晓龙

发布时间:2023-07-14    作者: 浏览次数:

刘晓龙是铺龙湾煤业生产技术部二级专员,从综采队一线工人到生产技术部技术员再到生产技术部二级专员,他十余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,兢兢业业,立足本职岗位,刻苦钻研技术,勇挑工作重担。“对技术很执着,凡事都喜欢琢磨,有些‘一根筋’。”是周围同事对他的评价。他忙碌的身影大家已经习以为常,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、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,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誉。在山西焦煤七届二次职代会暨2023年工作会上,刘晓龙被评为首个“三年三步走”二级功勋个人。

勇于创新 敢挑重担

在铺龙湾煤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之初,面对由于人员短缺、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,刘晓龙在总工的带领下,奔走在工作第一线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得,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,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,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应用。

有一天,刘晓龙在井下现场观察和与井下工人的交谈中发现,工作面夹矸层较厚且强度较高时,可能出现夹矸层的悬露或破碎后块度较大而影响放煤;夹矸层的参与使上位顶煤破碎效果降低,从而影响回收率;对于中、下位夹矸,夹矸层以下的顶煤较薄,尤其机采高度较大时,其稳定性降低,可能影响正常生产。他把这些记在心里,经过研究、论证,认为通过优化厚夹砰煤层放顶煤开采工艺设计,可以进一步提高放顶煤回收率,为安全高效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由此,他积极参与到《厚煤层多层夹矸条件下提高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技术研究》项目中,带领技术人员对含多层夹矸厚煤层水力压裂放顶技术进行分析验证。通过数值模拟、实验研究与现场试验,分析得到厚煤层在多层夹矸条件下,煤岩结构变形破坏机理,掌握了综放开采顶煤的失稳特征、强度特征和变形特征。在此基础上,结合现场试验,形成了含多层夹矸厚煤层水力压裂放顶技术及工艺,在铺龙湾煤矿5#煤层进行了应用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付出总有回报。这些年刘晓龙参与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,小改小革项目30余项,多次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“科技创新标兵”。他与专业技术人员立足生产实际需要,不断挖掘技术创新项目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,为铺龙湾科技创新工作贡献了力量。

勤奋好学 勤于思考

作为一个从基层干起来的技术员,刘晓龙始终对知识如饥似渴,倍加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机会,并且每次都是满载而归。自参加工作以来,他坚持积极学习掌握新技术、新标准、新工艺,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总结,在实践中融会贯通。有时碰到了复杂问题,花了很多功夫还搞不明白,他就带着问题逐一向人请教,直至将问题逐个攻克。

刻苦钻研 提升本领

2021年,刘晓龙开始负责采、掘设计工作。起初,他对这些工作并不熟悉,但他凭着不服输的性格,经常到井下记录技术参数,对着设计出的图纸进行复核、验算,并到其他矿井对标学习,深刻揣摩设计意图。回来后,又跟踪施工情况,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不断积累设计经验,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。

根据集团公司全面推进“一优三减”的工作要求,刘晓龙对矿井布置反复琢磨,对五二采区进行优化布局,细化工作面布置,合理安排生产衔接,突破采掘瓶颈。他对5105工作面进行了设计优化,在可利用的系统巷道留设开口位置,5105两顺槽使用5103系统巷,保证了运输系统畅通的同时减少工作面系统巷的掘进进尺,节约成本约100万元。他积极参与5111工作面“六精”工作推进,根据布置位置特点,优化运输系统,从辅助运输巷施工搬家联巷,减少搬家运输距离240m,提高了搬家效率,缩短搬家倒面时间10天。在设计方面,刘晓龙完成了5111工作面、5105工作面设计,编制工作面开采设计2项,巷道局部设计160余项,确保了矿井采掘衔接正常。

当人们谈起他的成绩时,刘晓龙总是说,成绩只属于过去,要将目光放在未来,要一如既往坚持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,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“硬”支撑,用实际行动为铺龙湾煤业的发展做贡献。